随着历史的变迁,可可托海的很多老旧建筑物陆续被拆除,成为可可托海人记忆中的一个片段,从清晰逐渐走向模糊。而有些老旧建筑物是在很多可可托海矿二代还未出生前就已被拆除了,譬如始于50年代、止于70年代的“小水电站”。
小水电站于我来说,像一段久远的神话,我对它更真实的印象只是那座小木桥,因为那是曾经途径东沟桦树林必经的小桥,也是当时去小水电站要路过的第一座小木桥,听老人们说,在距小水电站更近的地方还有一座小木桥,只是这第二座小木桥和小水电站是我这般年龄的人从没见过的,只在几张仅存的老照片中看到昔日的小水电站,也看到了当年的老辈人建设小水电站时奋战的身影,也到了他们为保小水电站的正常发电,夏清杂物、冬除坚冰的身影。
后来,偶听年长者提起小水电站。从他们深远的目光中,我读到的是一段永不翻篇的历史。
小水电站位于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团结公园南侧,装机容量为664千瓦(在电站中装有2级“6米水头”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水轮发电机组,每级4台,共8台,每台87.5千瓦)。从额尔齐斯河上游最高标高处水平引水流至小水电站,有12米的落差,尾水排至额河下游。1952年10月,小水电站发电竣工,被誉为“西北第一座水电站”。当时,西北财经委副主任贾托夫、新疆自治区主席包尔汉、新疆军区参谋长张希钦还专程前来可可托海矿区为小水电站剪彩。
在小水电站建成之前,正处于建设初期的可可托海矿区的生产用电是靠两台蒸汽锅炉(安装于额尔齐斯河南岸)发电的。那时的可可托海镇还犹如一片处女地,到处是苍松翠柏,这也是这个小镇名为“绿色丛林”的来历。但当时为了给蒸汽锅炉供应木料,矿区周围的原始森林常年被砍伐,使可可托海绿树葱茏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虽然当时解决可可托海矿区采矿用电的还有一座自备柴油发电站(位于电厂和汽车厂中间),但由于成本昂贵,最终发电出力的重任还是依靠建小水电站来实现。
据可可托海机械专家、高级机械工程师朱吉林回忆,当时小水电站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都是非常高的,主任杨德宽是1952年进疆部队的转业军人,电气工程师刘延贤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机械技术员达国华毕业于新疆俄文班,工人的素质和对工作的敬职敬业也在实际工作中被印证着。当年由于小水电站在设计上有缺陷,加之水流、落差等原因造成引水明渠在冬季时常因结冰而影响正常发电,工人们为了保证冬季的正常发电,常常冒着严寒在拦污栅前破冰除冰,硬是在零下三十度左右的低温天气里干的热火朝天!
从1953年至1967年,虽然小水电站只有15年的运行“寿命”,但它却是可可托海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这座小水电站结束了可可托海矿区建设初期通过燃烧木料蒸汽发电的历史,解决了矿区用电需求。直到1970年11月1日,随着二厂房大水电站水轮机组的陆续发电,这个小水电站才被撤销,退出了可可托海发电历史的舞台,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上一篇:新疆有座水电站堪比三峡,屹立40多年仍在发电,千余人曾寒夜鏖战
下一篇:光荣与梦想